从古至今,“圈子文化”已成为了政治文化中一道独特的“风景”。在官场,个人的力量是微弱。因此,“聪明人”往往会认清阵营和形势,想办法进入某个圈子,如此才有发展前途。身居一定位置的,也必须要建立起自己的圈子,方能产生影响,做成想做之事。这种畸形的政治环境,也促成了官商勾结、攀龙附凤、高价宴请、天价培训等奢靡的社会风气。这种借机拉关系的行为,正是为搭建人脉建立平台,“圈子文化”,必须要重视,加大铲除力度,并且要斩草除根,不能“春风吹又生”,而需彻底铲除。
现在,社会上各种“圈子”鱼龙混杂。领导干部必须坚定信念,自觉净化自己的“圈子”,做到君子之交淡如水。各级党组织要担负起管党治党的责任,对领导干部严格管理、严格监督、严格要求,督促其净化自己的“工作圈”、“朋友圈”、“关系圈”,心无旁骛地投身到工作中。治理“圈子文化”,应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。要建立起能者上、平者让、庸者下的用人机制,褒奖那些埋头苦干、狠抓落实的干部,教育和调整那些只尚空谈、不干实事的干部,问责那些弄虚作假、跑官要官的干部,努力营造崇尚实干、恪尽职守、乐于奉献的良好氛围,引导和激励各级领导干部把精力集中到干实事上,把本领施展到抓落实上,把智慧用到谋发展上,自觉远离、抵制“山头主义”和“圈子文化”。
治理“圈子文化”,应成为反腐题中之义。不可否认,“山头主义”和“圈子文化”,本身就是一种官场腐败,必须予以重点打击。反腐不仅仅是抓几个贪官,更是对深层“官场文化”甚至是社会观念的触动和改变。因此,每个党员干部都应该时常反躬自省,问一问自己身上有没有“圈子”的观念,如果有,就应坚决改正,否则,难免深受其害。